媒体中心
- 首页
- 行业新闻
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稳定任务,船舶和钢铁两行业深化供需合作,推进产业链稳定共赢,取得了造船板产量较快增长、用钢需求稳步回升、高端钢材产品不断提升的良好局面,以提质增效为总目标共同推动两行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 一、造船用钢市场生产情况 (一)造船板产量保持较快增长 2023年,我国船舶工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新承接船舶订单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在需求端的带动下,我国钢铁企业造船板产量大幅提高,月均产量回升至116.6万吨,比去年提高16%,造船板产量连续两年保持较快增长。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造船板产量1416万吨,同比增加222万吨,上升18.6%,其中高强度造船板产量870万吨,同比增加170万吨,上升24.2%。分月度来看,1-2月份,月均产量不足100万吨,3月份以后,我国造船板产量实现快速增长,最高达到6月份的130万吨,比年初增长34%。7-9月份以来,月均产量保持在125万吨以上,同比增幅超过六成。10-12月份,月均产量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117万吨水平,同比增长62.5%。 (二)钢铁企业任务饱满产量持续增长 2023年,我国生产造船板的钢铁企业达到21家,其中前10家造船板产量达到1290万吨,同比增长15.3%,占比达到91%。高强度板产量达到810万吨,同比增长21.4%。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五矿营口中板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8家钢企造船板产量已经超过100万吨,多家钢企造船板产量增速超过100%。湘钢、南钢、沙钢和营板的高强度板产量超过了100万吨;湘钢、南钢、沙钢、重钢、兴澄和舞钢的高强度板产量占造船板比重均超过75%。 (三)主要规格造船板价格震荡微跌 2023年,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和国内钢铁需求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拖累国内各类型钢材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但造船板需求强劲延缓了下跌走势,整体来看全年主要规格造船板价格呈现震荡微跌态势。年初随着铁矿石价格快速回升,造船板价格一度上涨超过200元/吨,但4月下旬以来进入持续下跌区间。截止12月底,国内6mm造船板和20mm造船板均价分别为4910元/吨和4454元/吨,比年初微跌100元/吨左右。 (四)高端钢铁产品助力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我国船企与钢铁企业不断推动高端钢材产品国产化,助力推动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首钢中厚板供货的全球首个漂浮式 风光渔 融合项目 国能共享号 平台顺利完成安装和亚洲首制的风电运维母船顺利下水,推动我国风电开发迈入深远海。南钢公司独家供应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用钢板、船用型钢,实现我国大型邮轮建造领域零的突破;宝钢股份、鞍钢股份、南钢股份等供货的超大型集装箱船用止裂钢用于全球最大24000标准箱集装箱船建造。鞍山钢铁整船供货的全球首艘M350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船(FPSO)实现了我国浮式生产储卸油船造船业的重大突破。鞍钢钢板整船供货的全球首制世界最大7500立方液化二氧化碳运输船制造,填补了液化二氧化碳存储材料领域国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二、我国造船用钢需求市场 (一)造船用钢需求稳定快速回升 2023年,国际新造船市场继续保持旺盛需求,传统主流船型散货船和油船订单快速增长,我国骨干船企竞争优势明显,新接订单量7120万载重吨,同比大幅增长56.4%,占全球总量66.6%。连续三年新接订单量在4000万载重吨以上,带动造船用钢需求稳定回升。统计显示,2023年我国造船用钢总量超过1400万吨,同比继续增长16.7%,连续两年保持较快增长。按品种来看,板材1200万吨,同比增长17.6%,型材115万吨,同比增长15%,其他品种85万吨,同比增长6.3%。 (二)汽车运输船用钢需求持续增长 2023年,受益于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持续稳定大幅增长,全球汽车运输船运营市场运费高企,新船订单需求量持续火热,我国船企抓住汽车运输船市场紧缺的历史性机遇,批量承接各类大型汽车运输船订单。全年我国新接汽车运输船54艘、45.2万车位,占全球新船成交量的82.5%(以车位计)。截止12月底,我国手持各类汽车运输船订单139艘,106.7万车位,部分骨干船企生产已经安排至2027年。汽车运输船订单的大幅增长将显著带动船用薄板的需求增长。 (三)散货船和油船用钢需求小幅增长 2023年,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回升以及大宗商品运输的活跃,油船和散货船市场正在逐步复苏,改变了前两年以集装箱船和LNG船为主的局面。散货船和油船是我国的传统优势船型,截止12月底,我国船企分别承接到了全球79.6%和72.1%的订单。年末,我国手持船舶订单中散货船和油船订单8341.6万载重吨,占比达到60%,将带动主流船型钢材需求小幅增长。 三、2024年造船用钢市场展望 展望2024年,地缘政治冲突频发将成为拖累世界经济复苏最大的障碍,新船批量交付也将影响到航运市场短期的运行状态。但从中长期来看,随着《2023国际海事组织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的出台,将对推动全球航运业、造船业加快脱碳减排进程,对新造船市场将产生积极作用,稳定的预期对造船用钢需求形成了较强的支撑。 (一)船舶用钢需求将在中期保持稳定 2023年,我国船企手持船舶订单量突破1.3亿载重吨,船企平均生产保障系数(手持订单量/近三年造船完工量平均值)约3.5年,部分企业交船期已排至2028年,未来2-3年将是各型船舶集中交付的年份,年均造船完工量有望保持在4500万载重吨左右,未来5年我国船舶行业用钢需求规模将保持在1400万吨级水平。 (二)化学品船用钢需求将会出现增长 2023年,全球化学品船市场持续回暖,特别是下半年以来,新船订单明显回升。统计显示,1-12月全球化学品船订单104艘,18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4.5%。化学品船订单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在全球海事环保新规则下的替代需求大幅增长,2008年以前交付的船舶进入拆解周期。因此,未来2年内化学品船订单量将会明显回升,从而带动相关钢材的需求增长,特别是不锈钢等特种钢材。 (三)造船板价格将继续保持相对稳定 2023年,受需求端减弱的影响,国内钢材价格重心连续两年小幅下滑,带动造船板价格持续下跌。但《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的出台以及造船板需求的稳定增长将对价格起到支撑稳定作用。若铁矿石、焦炭和废钢等原材料价格不出现大幅波动的情况,预计造船板价格将会在相对稳定的区间内小幅波动。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罗忠河 报道 1月12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六届六次会员大会上发布了《2023年钢铁市场供需情况及2024年发展趋势》专题报告。 报告分析认为,随着各项政策积极推进,2024年,我国经济将继续回升向好。从下游需求端来看,随着 三大工程 建设持续推进,将利好房地产市场,但市场信心恢复仍需时日,预计房地产各项指标继续下降,降幅收窄;基建投资将继续保持增长,专项债规模保持高位,仍将是稳增长的重要支撑,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较大,投资增长将放缓;制造业有所分化,整体制造业投资和出口市场承压,汽车、家电、船舶保持增长趋势,机械行业主要用钢子行业或继续下降。 报告据此预计,2024年我国主要下游行业用钢需求继续分化,减量中有增量。其中,建筑、机械用钢需求有所下降,汽车、家电、船舶、集装箱、能源用钢需求有所上升。总体来看,2024年我国钢铁需求同比将小幅下降1%。今后,钢铁行业亟须进一步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实现更高水平钢铁供需动态平衡。 2024年我国建筑用钢需求总体同比将下降约2% 从房地产行业来看,2024年,化解房地产风险仍是政策主线,供需两端均有发力空间。供给端,企业资金支持政策有望继续细化落实,各地土地拍卖规则或继续放宽, 保交楼 资金和配套举措有望进一步跟进; 三大工程 建设或是2024年政策主要发力方向,相关政策有望加速落地。需求端,一线城市因区施策、因需施策,优化普通住宅认定标准,降低交易税费等;核心二线城市预计全面取消限购;更多城市或通过发放购房补贴等方式促进购房需求释放。房地产行业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市场超调后,随着供需两端政策协同发力,有利因素正在不断增加,2024年房地产市场降幅有望进一步收窄。预计2024年房地产投资下降6%,新开工面积下降10%,销售面积下降5%至11.5亿平方米左右。 从基建来看,2024年,我国将深入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大力实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落实 十四五 系列规划任务,加强新老基建投资,尤其是1万亿元特别国债的发行和地方债限额的前置将充分保障地方政府的合理支出水平,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预计2024年基建投资增速将保持一定韧性,增速或有所回落。 2024年,房地产行业降幅收窄,预计钢材需求保持下降趋势,基建用钢需求将保持小幅增长。总体来看,2024年,建筑行业钢材需求量约为4.7亿吨,同比将下降约2%。另据中国钢结构协会发布的《钢结构行业 十四五 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到2025年底,我国钢结构用量将达到1.4亿吨左右;到2035年,我国钢结构用量将达到每年2亿吨以上。钢结构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将是未来建筑行业钢铁消费增长点之一,利好中厚板和型钢市场。 2024年我国机械用钢需求同比将减少约2% 2024年,机械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将延续稳中向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与全国工业基本同步。受全球供应链修复形成贸易挤压及发达经济体复苏放缓等多重因素影响,外需市场下行压力持续,不利于钢材需求释放。 电工电器行业。2023年,电工电器行业始终处于产销两旺态势。煤电、核电、水电等装备企业在手订单饱满,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等新能源领域继续高速增长,输变电行业稳健发展。预计2024年电工电器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利润将增长6%左右。 重型机械行业。重型机械行业2023年营业收入预计增速在2%左右。2024年,重型机械行业经济运行将整体向好,有望呈现 前低后高 态势,全年营业收入增速将在2%以上。 工程机械行业。受房地产下行等因素拖累,工程机械行业仍未摆脱下行通道,后期产销压力将持续。2023年,工程机械行业运行呈现 前高后低 态势。2024年,随着高空作业车等新产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新增长点不断涌现,工程机械行业运行态势将逐步改善。 机床工具行业。2023年,机床工具行业运营承受了巨大压力,整体市场需求不足,出口好于内销,总体上与2022年持平或略有增长。2024年,机床工具行业将呈现平稳恢复态势。 农业机械行业。国四排放标准切换对近两年来的农机市场带来显著影响。2023年初,经历了短暂的补库存周期后,农机生产明显放缓,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在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背景下,预计2024年农机行业运行有所改善。 通用机械行业。受益于机器人、智能制造、自动化等新兴领域的发展,通用机械行业规模不断扩大,预计2024年行业生产和主要运行指标将有所增长,行业规模将达到数千亿美元。 综合来看,预计2024年机械行业钢材需求量为1.91亿吨,同比将减少约2%。 2024年我国汽车用钢需求同比将增长约3% 2024年,宏观政策上,我国将坚定不移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继续利好新能源汽车市场,但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贸易政策的波动将给我国汽车出口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国内汽车行业 价格战 也对市场信心有一定影响。 总体来看,2024年,汽车行业有望实现平稳增长,增幅或有一定回落,同比将增长约3%。分车型来看,在更新换代需求、新能源车市场和出口市场支撑下,乘用车产销量有望实现小幅增长,同比增幅约为3%;商用车方面,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物流和商业活动活跃的带动下有望继续保持增长,增幅约为5%。按能源类型来看,预计新能源车产量同比增长约20%,传统能源车产量小幅下降;汽车出口量同比将增长约15%。 总之,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有望保持增长,总销量将达到3100万辆,同比将增长约3%。汽车行业钢材消费与汽车生产趋势大体保持一致,结合汽车产量规模和结构变化,预计2024年汽车行业钢材消费量约为6100万吨,同比将增长约3%。 2024年我国家电用钢需求同比将增长2%左右 2024年,我国家电行业内销市场将以更新需求为主,总体保持平稳;出口市场受国际经济形势及地缘政治因素影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预计家电行业全年小幅增长。 国内市场方面,我国房地产市场企稳仍需时间,产业链相关需求减弱。面对存量房市场,一些企业选择主动向空间集成化、场景功能化和环境舒适化等的产品方向探索。我国成熟家电品类渗透率较高,随着家电行业的周期属性不断减弱,行业需求更多来自于存量更新,需求总量有一定支撑。 海外市场方面,一方面,俄乌冲突陷入僵局,政治冲突多发,对经济的影响已经从局部通胀扩大到多个基础民生和贸易领域,世界经济复苏承压;另一方面,欧美等地区商品消费需求有一定修复,俄罗斯和中东非地区需求将延续增长态势。2024年,海外家电需求有望小幅增长。 总体来看,预计2024年家电行业用钢需求略有增长,约为1620万吨,同比将增长2%左右。 2024年我国船舶用钢需求同比将增长约3% 2021年开始,船舶行业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2023年,我国手持船舶订单回升至近5年来的高点,多数船舶企业承接订单已排产至2027年后。预计至2030年,我国船舶行业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4年,世界经济或将面临更大下行压力,国际航运和造船市场不确定性增强,但《2023年国际海事组织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的出台将推动全球航运业、造船业加快降碳减排进程,将对新造船市场产生积极作用。 预计2024年我国船舶行业将延续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造船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将同比增长,新承接订单量基本持平或小幅增长。新能源动力船、深远海养殖装备、海上风电等新兴市场将维持较快增长。 2024年,船舶行业将保持稳定增长,从而带动船用钢材消费平稳增长;同时,修船、海洋牧场、海上风电等需求有望保持一定增长。预计我国船舶行业全年钢材消费量约为1780万吨,同比将增长约3%。 2024年我国集装箱用钢需求同比将增长约2% 从外需环境来看,2024年,虽然外部不确定性增强,但集装箱使用中正常的更新换代和前期制造的一些大型集装箱船将陆续交付使用,对集装箱需求规模将有一定支撑。 从国内来看,我国加速构建内循环市场体系,内贸集装化比例逐步提高。面对不确定的国际市场,国内市场的需求依旧较为强劲。沿海主要集装箱港口和航运企业对内贸集装箱运输更加重视, 多式联运 的积极推进使内贸货物集装箱化率进一步提升。同时, 公转铁 散改集 等运输结构调整持续推进为集装箱带来新市场,内贸集装箱需求量将有所增加。此外,我国沿边陆路物流通道建设快速推进,国家推动构建 两沿十廊 国际物流大通道网络,强化服务共建 一带一路 的多元化国际物流通道辐射能力,也将带动一部分集装箱需求释放。 综上所述,2024年,我国集装箱产量有望小幅回升,总量仍将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未来1年~2年将逐步回归至每年300万标箱左右的常态水平。预计2024年集装箱行业钢材需求量随集装箱产量小幅增长,总需求量约为450万吨,同比将增长约2%。 2024年我国铁道用钢需求同比将下降约2% 根据铁路在建项目建设进展、新项目开工情况和国铁集团总计划目标,2024年,全国铁路投资规模将保持平稳增长,高速铁路将继续迎来建设高峰期,延榆高铁、长赣高铁、潍宿高铁、合武高铁、邵永高铁、六安铁路等铁路将全面开工;铜吉、盐宜、大丽攀、阜黄、沪乍杭、武汉枢纽直通线等项目在2023年前期进展不明显,预计到2024年会有大突破。 根据2024年铁路投资建设规模预期及项目获批、开工情况,预计2024年我国铁道用钢需求量约为400万吨,同比将下降约2%。 2024年我国油气管线用钢需求同比将增加2% 202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强调,能源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2024年,预计原煤产量继续保持较高水平,更好发挥煤炭兜底保障作用;推动原油产量稳产在2亿吨,天然气继续保持较好增产势头。聚焦落实 双碳 目标任务,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预计2024年全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在2亿千瓦左右。核电项目将建成投产4台机组,新增装机容量在500万千瓦左右。 预计2024年油气管线建设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管线用钢需求量约为510万吨,同比将增加2%,增幅较2023年缩窄。 2024年我国电工钢需求同比将增长3% 当前,全球电网面临供应紧张、系统老龄化、新能源与配套电网线路施工时间错配、新能源并网压力大这四重考验,未来海外重点地区和国家电网投资规划和落地方案将成为重要催化力量,出口前景广阔,前期积极布局出海的国内龙头企业具备显著的成本和供应链优势。 2024年,电力行业的新能源利用率将持续保持较高水平。随着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快速推进,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将成为电力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2024年新投产的总发电装机及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再创新高。电力设备仍处于上行周期,特高压、新能源建设带动电气设备需求增长等。2024年,随着特高压、新能源等领域大力发展,电力行业投资建设和电气设备的需求预计稳定增长。 总之,2024年,电力行业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电工钢需求量达到1340万吨,同比将增长3%。
文章来源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要点 ● 2023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56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7.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2930.5亿元,比上年增长28.0%。 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6858.3亿元,比上年下降2.3% ,降幅比1—11月份收窄2.1个百分点(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二)。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623.1亿元,比上年下降3.4%;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6773.0亿元,下降1.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7975.1亿元,下降6.7%;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3437.6亿元,增长2.0%。 2023年,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12392.4亿元,比上年下降19.7%; 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57643.6亿元,下降2.0%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6822.3亿元,增长54.7%。 2023年,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157.3%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1.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8.0%,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26.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5.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0.3%,汽车制造业增长5.9%,纺织业增长5.9%,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0.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8.6%,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11.0%,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16.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3.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25.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34.1%。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3.4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发生营业成本113.10万亿元,增长1.2%;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76%,比上年下降0.20个百分点。 2023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67.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0%;负债合计95.57万亿元,增长5.9%;所有者权益合计71.79万亿元,增长6.2%;资产负债率为57.1%,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文章来源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文章来源于《世界钢铁协会》 2024年1月25日 | 比利时,布鲁塞尔 2023年12月全球71个纳入世界钢铁协会统计国家的粗钢产量为1.357亿吨,同比下降5.3%。 2023年12月全球粗钢产量 2023年12月全球71个纳入世界钢铁协会统计国家的粗钢产量为1.357亿吨,同比下降5.3%。 各地区粗钢产量 2023年12月,非洲粗钢产量为190万吨,同比提高17.7%;亚洲和大洋洲粗钢产量为9640万吨,同比下降9.7%;欧盟(27国)粗钢产量为910万吨,同比提高2.7%;其他欧洲国家粗钢产量为390万吨,同比提高19.4%;中东粗钢产量为490万吨,同比提高9.6%;北美粗钢产量为930万吨,同比提高5.3%;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乌克兰粗钢产量为710万吨,同比提高11.8%;南美粗钢产量为320万吨,同比下降3.2%。 表1:各地区粗钢产量 上述地区含71个产钢国提交的数据,其2022年产量占全球粗钢产量的98%。 非洲:阿尔及利亚、埃及、利比亚、摩洛哥、南非、突尼斯 亚洲和大洋洲: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蒙古国、新西兰、巴基斯坦、韩国、中国台湾、泰国、越南 欧盟 (27国):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 其他欧洲国家:马其顿、挪威、塞尔维亚、土耳其、英国 中东:巴林、伊朗、伊拉克、约旦、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也门 北美洲:加拿大、古巴、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墨西哥、美国 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 南美洲:阿根廷、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巴拉圭、秘鲁、乌拉圭、委内瑞拉 粗钢产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 2023年12月, 中国粗钢产量为6744万吨,同比下降14.9%; 印度粗钢产量为1210万吨,同比提高9.5%; 日本粗钢产量为700万吨,同比提高1.1%; 美国粗钢产量为680万吨,同比提高7.6%; 俄罗斯粗钢预估产量为600万吨,同比提高4.3%; 韩国粗钢产量为540万吨,同比提高2.7%; 德国粗钢产量为260万吨,同比下降2.3%; 土耳其粗钢产量为320万吨,同比提高21.2%; 巴西粗钢产量为250万吨,同比提高0.9%; 伊朗粗钢产量为290万吨,同比提高12.1%。 表2:粗钢产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 e - 预估值。排名依据为本年度累计粗钢产量。 2023年全年全球粗钢产量 2023年全年全球粗钢产量为18.882亿吨。查询各主要产钢国全年粗钢产量的完整统计数据,请登录世界钢铁协会官网(Steel Data Viewer - worldsteel.org)。 表3:2023年全年全球粗钢产量 e - 采用不完整数据或非世界钢铁协会渠道数据的年度预估值。 *本表中世界总产量包括仅向世界钢铁协会填报年度数据的部分国家的预估值。
文章来源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一、分轧机生产情况 2023年12月,中厚板轧机生产545万吨,同比下降3.1%;热连轧机生产1651万吨,同比上升6.5%;冷连轧机生产683万吨,同比上升7.8%。 2023年12月,中厚板轧机日产17.6万吨,环比下降9.1%,同比下降3.1%;热连轧机日产53.3万吨,环比上升2.4%,同比上升6.5%;冷连轧机日产22.0万吨,环比下降1.3%,同比上升7.8%。 二、分品种生产情况 2023年12月,重点统计企业主要品种板中,造船板、集装箱板和家电板产量同比增幅较大,锅炉容器板、桥梁板和管线钢板产量同比降幅较大。
文章来源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数据显示, 2023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8.8%。 2023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8.2%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79.5%。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52%。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6%。 分行业看,12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1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2.9%。2023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7.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8.8%。 2023年四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9%,比上年同期上升0.2个百分点,比上季度上升0.3个百分点。2023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1%,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分主要行业看,2023年四季度,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76.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79.6%。2023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78.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79.5%。
文章来源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2月,我国粗钢产量6744万吨,同比下降14.9%;生铁产量6087万吨,同比下降11.8%;钢材产量10850万吨,同比增长1.5%;焦炭产量4128万吨,同比增长4.8%。 2023年,我国粗钢产量101908万吨,与上年持平;生铁产量87101万吨,同比增长0.7%;钢材产量136268万吨,同比增长5.2%;焦炭产量49260万吨,同比增长3.6%。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52%。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6%。 分三大门类看,12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制造业增长7.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3%。 分经济类型看,12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股份制企业增长7.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9%;私营企业增长5.4%。 分行业看,12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1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5.8%,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3.5%,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0.8%,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2.1%,纺织业增长1.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1.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0.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2.9%,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4.6%,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6%,汽车制造业增长20.0%,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5.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0.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8%。 分产品看,12月份,620种产品中有383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其中,钢材10850万吨,同比增长1.5%;水泥15793万吨,下降0.9%;十种有色金属659万吨,增长7.3%;乙烯272万吨,增长0.1%;汽车304.0万辆,增长24.5%,其中新能源汽车114.1万辆,增长43.7%;发电量8290亿千瓦时,增长8.0%;原油加工量6011万吨,增长1.1%。 12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4%,同比持平;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104亿元,同比名义下降3.2%。 2023年国民经济回升向好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2024年1月17日) 国家统计局 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供给需求稳步改善,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9755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82589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688238亿元,增长5.8%。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5.2%。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 一、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9541万吨,比上年增加888万吨,增长1.3%。其中,夏粮产量14615万吨,下降0.8%;早稻产量2834万吨,增长0.8%;秋粮产量52092万吨,增长1.9%。分品种看,稻谷产量20660万吨,下降0.9%;小麦产量13659万吨,下降0.8%;玉米产量28884万吨,增长4.2%;大豆产量2084万吨,增长2.8%。油料产量3864万吨,增长5.7%。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9641万吨,比上年增长4.5%;其中,猪肉产量5794万吨,增长4.6%;牛肉产量753万吨,增长4.8%;羊肉产量531万吨,增长1.3%;禽肉产量2563万吨,增长4.9%。牛奶产量4197万吨,增长6.7%;禽蛋产量3563万吨,增长3.1%。全年生猪出栏72662万头,增长3.8%;年末生猪存栏43422万头,下降4.1%。 二、工业生产稳步回升,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6%。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2.3%,制造业增长5.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2.2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5.0%;股份制企业增长5.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4%;私营企业增长3.1%。分产品看,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发电机组(发电设备)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4.0%、30.3%、28.5%。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环比增长0.52%。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9823亿元,同比下降4.4%;其中11月份增长29.5%,连续4个月增长。 三、服务业增长较快,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明显改善 全年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8%。其中,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5%、11.9%、9.3%、8.0%、6.8%、6.2%。12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5%;其中,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34.8%、13.8%。1—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5%。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8.9%、12.8%、12.7%。 四、市场销售较快恢复,服务消费快速增长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495亿元,比上年增长7.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07490亿元,增长7.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4005亿元,增长8.0%。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418605亿元,增长5.8%;餐饮收入52890亿元,增长20.4%。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稳定增长,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2.9%、5.2%。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3.3%、11.2%、7.0%。全国网上零售额154264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30174亿元,增长8.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6%。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4%,环比增长0.42%。全年服务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0.0%。 五、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加,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势较好 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3036亿元,比上年增长3.0%;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增长6.4%。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9%,制造业投资增长6.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6%。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1735万平方米,下降8.5%;商品房销售额116622亿元,下降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0.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4%。民间投资下降0.4%;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增长9.2%。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3%,快于全部投资7.3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9%、11.4%。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8.4%、14.5%、11.1%;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1.8%、29.2%。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长0.09%。 六、货物进出口总体平稳,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17568亿元,比上年增长0.2%。其中,出口237726亿元,增长0.6%;进口179842亿元,下降0.3%。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57884亿元。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6.3%,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3.5%,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对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进出口增长2.8%,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6.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9%,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8.6%。12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8098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出口21754亿元,增长3.8%;进口16345亿元,增长1.6%。 七、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涨,核心CPI总体平稳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0.2%。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3%,衣着价格上涨1.0%,居住价格持平,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1%,交通通信价格下降2.3%,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2.0%,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1%,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2%。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价格下降13.6%,鲜菜价格下降2.6%,粮食价格上涨1.0%,鲜果价格上涨4.9%。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0.7%。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3%,环比上涨0.1%。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3.0%;12月份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0.3%。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3.6%;12月份同比下降3.8%,环比下降0.2%。 八、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 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2%;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7%,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3%。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25—29岁、30—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4.9%、6.1%、3.9%。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9.0小时。全年农民工总量29753万人,比上年增加191万人,增长0.6%。其中,本地农民工12095万人,下降2.2%;外出农民工17658万人,增长2.7%。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4780元,比上年增长3.6%。 九、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2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9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303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3%。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9215元,中间偏下收入组20442元,中间收入组32195元,中间偏上收入组50220元,高收入组95055元。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79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0%。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29.8%,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14.4%,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5.2%,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 十、人口总量有所减少,城镇化率持续提高 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39‰;死亡人口111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032万人,女性人口68935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49(以女性为100)。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648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1.3%;60岁及以上人口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9326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9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7700万人,减少1404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城镇化率)为66.16%,比上年末提高0.94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2023年我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文章来源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文章来源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文章来源于《世界金属导报》 12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数据。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表示,11月份,随着宏观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国内需求逐步恢复,工业生产加快回升,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改善。 工业企业利润增长明显加快。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4%,降幅较1—10月份收窄3.4个百分点,延续3月份以来逐月收窄走势,利润降幅年内首次收窄至5%以内。从当月看,工业企业利润加快回升,加上投资收益相对集中入账,11月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9.5%,增速较10月份明显加快,利润已连续4个月实现正增长。 工业企业营收连续5个月回升,带动利润加快恢复。工业生产加快回升,产销衔接水平同比提高,推动企业营收持续改善。1—11月份,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增速较1—10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1%,增速较10月份加快3.6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回升,有力带动企业利润增长。 近六成行业利润增长,八成行业利润增速回升。1—11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4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利润增长面为58.5%,较1—10月份扩大14.6个百分点;有33个行业利润增速较1—10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由降转增,利润回升面为80.5%,较1—10月份扩大7.3个百分点。 装备制造业利润增长加快,拉动作用增强。随着产业链升级深入推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动能积聚壮大,利润持续增长。1—11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8%,增速较1—10月份加快1.7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0.9个百分点,较1—10月份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当月装备制造业利润由降转增,增速为16.2%。分行业看,1—11月份,汽车行业受产销加快、出口较快增长等因素带动,利润增长2.9%,增速较1—10月份加快2.4个百分点;电子行业受新产品发售、订单增加等因素带动,累计利润降幅收窄7.0个百分点,且当月利润由降转增,明显改善;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电气机械行业累计利润分别增长22.3%、17.2%,延续年初以来的较快增长态势。 原材料行业利润降幅明显收窄,对规上工业利润改善贡献较大。1—11月份,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同比降幅较1—10月份收窄8.5个百分点,带动规上工业利润降幅收窄1.8个百分点,是贡献最大的行业板块。分行业看,1—11月份,黑色冶金及压延行业受下游需求回暖叠加低基数等因素共同作用,利润同比增长2.76倍;有色行业利润增长21.8%,利润由降转增;化工行业利润降幅较1—10月份收窄4.3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利润增长26.7%。
文章来源于《世界钢铁协会》 2023年12月21日 | 比利时,布鲁塞尔 2023年11月全球71个纳入世界钢铁协会统计国家的粗钢产量为1.455亿吨,同比提高3.3%。 2023年11月全球粗钢产量 2023年11月全球71个纳入世界钢铁协会统计国家的粗钢产量为1.455亿吨,同比提高3.3%。 各地区粗钢产量 2023年11月,非洲粗钢产量为180万吨,同比提高3.1%;亚洲和大洋洲粗钢产量为1.048亿吨,同比提高2.2%;欧盟(27国)粗钢产量为1060万吨,同比提高3.2%;其他欧洲国家粗钢产量为370万吨,同比提高22.2%;中东粗钢产量为480万吨,同比提高4.0%;北美粗钢产量为890万吨,同比提高3.1%;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乌克兰粗钢产量为740万吨,同比提高14.8%;南美粗钢产量为350万吨,同比下降0.6%。 表1:各地区粗钢产量 上述地区含71个产钢国提交的数据,其2022年产量占全球粗钢产量的98%。 非洲:阿尔及利亚、埃及、利比亚、摩洛哥、南非、突尼斯 亚洲和大洋洲: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蒙古国、新西兰、巴基斯坦、韩国、中国台湾、泰国、越南 欧盟 (27国):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 其他欧洲国家:马其顿、挪威、塞尔维亚、土耳其、英国 中东:巴林、伊朗、伊拉克、约旦、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也门 北美洲:加拿大、古巴、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墨西哥、美国 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 南美洲:阿根廷、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巴拉圭、秘鲁、乌拉圭、委内瑞拉 粗钢产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 2023年11月, 中国粗钢产量为7610万吨,同比提高0.4%; 印度粗钢产量为1170万吨,同比提高11.4%; 日本粗钢产量为710万吨,同比下降0.9%; 美国粗钢产量为660万吨,同比提高6.1%; 俄罗斯粗钢预估产量为640万吨,同比提高12.5%; 韩国粗钢产量为540万吨,同比提高11.9%; 德国粗钢产量为270万吨,同比下降2.4%; 土耳其粗钢产量为300万吨,同比提高25.4%; 巴西粗钢产量为270万吨,同比提高3.8%; 伊朗粗钢预估产量为300万吨,同比提高7.6%。 表2:粗钢产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 e - 预估值。排名依据为本年度累计粗钢产量。
文章来源于《世界金属导报》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1月份,我国粗钢产量7610万吨,同比增长0.4%;11月份全国粗钢日均产量253.7万吨,环比下降0.57%;1-11月,我国粗钢产量95214万吨,同比增长1.5%。 2023年11月份,我国生铁产量6484万吨,同比下降4.8%;11月份生铁日均产量216.1万吨,环比下降3.2%;1-11月,我国生铁产量81031万吨,同比增长1.8%。 2023年11月份,我国钢材产量11044万吨,同比增长4.2%;11月份钢材日均产量368.1万吨,环比增长0.4%;1-11月,我国钢材产量125282万吨,同比增长5.7%。
文章来源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文章来源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根据海关统计快讯数据,2023年11月,我国进口钢材61.4万吨,环比减少5.4万吨,降幅8.1%;均价1628.2美元/吨,环比上涨111.1美元/吨,涨幅7.3%。1-11月累计进口钢材698.0万吨,同比减少288.5万吨,降幅29.3%。 2023年11月,我国出口钢材800.5万吨,环比增长6.6万吨,增幅3.2%;均价810.9美元/吨,环比上涨18.9美元/吨,涨幅2.4%。1-11月累计出口钢材8265.8万吨,同比增长2169.6万吨,增幅35.6%。 2023年11月,我国进口铁矿石10274.3万吨,环比增加335.8万吨,增幅3.4%;均价117.2美元/吨,环比上涨4.2美元/吨,涨幅3.7%。1-11月累计进口铁矿石107841.8万吨,同比增长6304.1万吨,增幅6.2%。